大唐都市生存物语:长安十二时辰,一百零八坊的警世寓言

突厥狼卫潜入长安,大唐安危千钧一发。死囚张小敬,司丞李必,一武一文,一黑一白,必须在十二时辰内联手力挽狂澜。

十二时辰,浓缩一生光阴;长安一百零八坊,洞窥世间人性。

在这个世界里,没有小人物。

诚然,热播的《长安十二时辰》远不止是个反恐救援的故事。随着剧情的推动,你的视线能穿越大唐照见今日,找到关于为什么活着,如何活着的回答。

这是一部优质的剧该留下的思考,嗯,努力生活着的每个人,都拥有抵抗被吞噬的力量。

鲲鹏大,还是蚍蜉大

雪崩来临,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。

靖安司门外,龙武卫逼迫司丞李必交权。李必问陈参军:

“鲲鹏大,还是蚍蜉大?”

“蚍蜉?”陈参军冷笑,“自然是鲲鹏大。”

“听你说自然这二字,靖安司司丞便不能交与你。”

同样是救城,久在圣人旁的陈参军是为护君,而李必和张小敬,则为守民。若将靖安司交给心中无百姓的武将,长安城内百姓注定成为纷争的牺牲品。

这段简单的问答,交代了张小敬与李必联手力挽狂澜救长安的动机,也折射了反恐故事的表层之下大唐由盛转衰的根源:狼入西市和阙勒霍多的阴谋,并非大唐“熙攘繁盛,光耀万年”破碎的起点,早在民心开始丧失之际,末世已经来临。

上元依旧赏灯,东西二市依旧繁华。但现实是,太上玄元巨灯用去永州一年赋税;王公权贵为私利,使唤熊火帮杀人越货强征地;天子让权,携宠妃移驾华清池逍遥快活不理朝政;宵禁之后,龙波和歌姬在荒宅高歌唱跳却无人查问,天子脚下官员疏于职守……表面绚丽的长安,实则濒临污烂。

堤溃蚁孔,气泄针芒,唯有权力的正当使用,大小官吏同等兢兢业业为国为民,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。

“天覆吾,地载吾,天地生吾有意无?”出身钟鼎世家、一向沉稳的李必为了说服张小敬救长安失态大吼“我要做宰相”。在他看来,做不良帅能守长安百姓,做宰相则是为了守天下百姓。掌握权力对这个修道多年的少年而言,是实现“物大物小,各自其用,有用无用,各尽逍遥”的途径。

李必心中,人的命运各异。有的人做将帅治理天下,有的人终其一生耕好一亩三分地,但他们的人生价值并无高低之分,只要尽努力,都能“各尽逍遥””。

徐宾,小小八品书令吏,倾家荡产改进造纸技术,看似小事,却与均税制有莫大关联。盛唐时百姓安居乐业,是因为录入吏们尽心尽责收录查证百姓家大小人口变动之事,月月更新案牍。后来用来造纸的青藤告急,而朝廷无人解决此等小事,录入吏们无纸可用,热情逐渐湮没、数据开始缺失、人心开始失望,大唐税制也益发崩坏,国力大不如前,八品小官想改变这一切而有心无力,令人痛心。

原著中,做了“十年西域兵,九年不良帅”的张小敬说过这样一段话:

同样有怒破绝境的英雄式人物,但角色的光环却也能恰到好处地洒给其他配角。心有猛虎,细嗅蔷薇,剧情足够惊心动魄,却也不乏柔软细腻。这是《长安十二时辰》不同于其他悬疑冒险题材的原因。

鲲鹏大还是蚍蜉大?能准确回答这个问题的人,一定也会知道剧中看似与救人无关紧要的吃食,都充满对生活的感激。行走江湖的social利器薄荷叶;“赤如火,凉如晶,皮薄似纸”的火晶柿子;张小敬出死牢后吃得畅快淋漓的水盆羊肉;崔旅帅献给亡兄的一块洒满芝麻粒的胡饼;军队残部死守抗敌,不忘畅想吃一块香煎狼肉相互打气……

特别之处在于,护百姓救长安的动机逻辑格外动人。它不是出于英雄主义的情怀,更多只是为了守住最平凡的烟火气,或者说,是对生活的热爱。

《长安十二时辰》,有意料之外的诗意。

活在长安

有人问导演,怎么平衡主线里破案的分秒必争和众多支线的故事?

曹盾回答:这部剧不是《张小敬十二时辰》,也不是《李必十二时辰》,标题是《长安十二时辰》,长安才是真正的主角。他认为,发生在城里的大事小事、大小角色,都是有意义的。张小敬为什么要救长安?他救的是谁?他救的就是这些人,他要保卫的就是这样的生活方式。

从已播出的16集看来,可以确保它与“注水剧”的标签无缘。半个时辰为一集,节奏明快,即使穿插了长安各色人物的副线,也无太大冗余之感。

这是一出跨越时空的都市生存物语,探讨着城市人的身份认同以及与生活和解的智慧。在十二时辰里,能看见浓缩的一生光阴,长安一百零八坊内能洞窥世间人性。观剧的过程中,视线时常能越过大唐,照见今日。

卡尔维诺曾说:人类居住在一座城市的理由,在于它能够满足自己的想象。《长安十二时辰》擅长刻画活在边缘的角色。他们因不同的机缘来到长安,衍生出各自的人生故事。这些配角的故事让人思考:生活在大城市的人,为什么来,为什么不离开。

崔氏兄弟本是脱田逃籍的贫寒农户,崔六郎长兄为父,可以说是牺牲自己为弟弟的人生铺好前程道路。偷运珍珠犯法但暴利,崔六郎不惜以羊肠包裹吞入体内,来回几趟身体大伤,终生只能吃流食,只为了攒钱给弟弟崔器买军籍、从边疆调回长安、直到成为太子旅贲军的统帅。

闻染的父亲闻无忌曾是张小敬的战友,烽燧堡之战里九死一生,得以幸存回到长安,带着女儿开香铺,却被黑社会组织熊火帮强征用地、迫害人命,讽刺地死在远离战乱的首都。闻染对这座城心生绝望,决定和它同归于尽。

葛老曾为昆仑奴,奋斗多年脱奴籍,直到称霸地下世界,无尽珍宝和人脉资源供他遣用,但极度怀疑人心。唯有那个眼神单纯的少年小乙获得他的信任,认作干儿子,甚至赐给他自己在长安赚的第一件金器。当小乙作为官府暗桩(指间谍)的身份暴露,狠辣杜绝如葛老也流下两行泪,小乙却只说道,想让你早点收手,照顾你终老。谁说黑暗角落里不会有真心。

元载,未来的大唐宰相,剧里仍是一名小小八品官。长安大难临头,而他认为乱世造英雄,自己的能力终于有用武之地。他熟谙现代PUA套路,最终迎娶大将军之女王韫秀,走上人生巅峰。

这些人,怀着对长安能够带给自己富贵、安逸、荣耀的想象生活于此。当他们发现这里并不能实现每个人的梦想,却为了家人生活有前途,为了不辜负大难不死后的第二次人生,为了证明一个人的出身不能阻碍他出人头地,伴随着无尽的付出和隐忍,还是选择留下来。

长安本身有错吗?难道不是在你心中世界如何,看到的便会是如何。

安居乐业的剃面匠,热情宽厚地招呼来自异乡的客人,发现客人内衫湿透,让小女儿拿来自己洗晒好的衣裳让其换上,短暂地召唤起狼卫的人情,躲过一场本可能发生的杀劫。

青楼女瞳儿,面对“只有一个逃生机会,给自己还是给情人”的生死抉择,如果二人回答一致便都可活,她选择了情人,却遭受背叛,她问张小敬,自己是不是很傻,他回答,不,你只是选择看见美的东西。

闻染、元载、瞳儿、剃面匠、崔氏兄弟…相比张小敬、李必、右相,他们更像是彼时长安的真实写照。

活在偌大的城市,它是吞噬人性的怪兽,还是心中不变的乌托邦,在于你怎么看待它。即使我们都生活在阴沟,但总有人仰望星空。《长安十二时辰》不止是反恐的冒险故事,更是用残酷手法来讲述理想主义的童话。

你如何拍剧,剧就如何回馈于你

《长安十二时辰》的寓言在拍摄期间,成了现实。

从不玩微博的曹盾导演,7月5日悄悄地开通了账号(@不想叫曹盾工作室太官方了),头像是一碗西安地道的手擀面,做这碗面的人叫娟姐,是剧组的厨师,经常在现场给大家做饭。

在剧组7个多月的相处中,导演发现她不仅做饭好,文采也很棒,所以邀请娟姐为第一篇正式微博写了篇小文,名字叫《长安娟姐十二厨房——一碗油泼面》。

微博里有娟姐的照片,穿着一件标有“第八团(剧中主角曾服役的兵团)”logo的T恤,对着镜头比剪刀手(如果仔细看过花絮视频,会见到不少工作人员都穿过同款,真的是个很有团魂的剧组了!)。娟姐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说,“当我看到,自己做的面条,津津有味地被大家分享着,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开心,当然也在此时,仅仅在此时才变得十二分自信。”

对了,刚接触微博的曹盾导演不太懂互联网冲浪规则,特别认真的挨个回复网友评论。

剧中角色姚汝能的扮演者芦芳生,也在知乎上回答了关于《长安十二时辰》的问题。他说:“《长安十二时辰》虽说是一个悬疑题材,但它更是个群像戏,哪怕是群众演员都不糊弄。剧组给群演的妆容和服装,甚至比主演都多。戏里的每个人,都不是主角背景板的过客,他们是自己人生的主人,都有一个小宇宙。这些看似不那么重要的演员,他们所代表的曾经鲜活存在过的那个人,是长安的主人。”

这些看似和剧情无关的小彩蛋,却一下子让人明白过来,为什么这部剧和其他讲悬疑和冒险的剧这么不同,为什么能将主线之外的配角描绘得这么出彩,为什么大家都讲“守护百姓”,而《长安十二时辰》能讲得分外动人。这种尽自己所能感受生活、善待生活的细腻贯穿了幕前与幕后,它尊重每个努力生活、追求生命中最美好事物的普通人。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