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就蹭蹭我不进去”,是否有人说过这样的话,听着蛮有道理的,但实际上一旦出事非常麻烦。
这种行为实际上就是一种边缘性性行为。
什么是边缘性行为?
其实边缘性行为的概念,比我们所认为的要宽泛很多。那么,到底边缘性行为是怎样的呢?
两性之间由性吸引而产生的一系列亲昵性行为,比如爱抚、亲吻、说情话等等,其实都算边缘性行为。
一些边缘性行为倒是没啥实质性的,但是另外一些有私处接触的边缘性行为就值得提醒提醒了。
1、“就蹭蹭” 为啥会怀孕?
很多人觉得,只要没实质性进入,精子和卵子就碰不上,自然不会怀孕。但身体的反应,往往比我们想象中 “不听话”。
先说说很多人不知道的 “预射液”。男生在兴奋的时候,会不自觉流出一些透明的液体,这玩意儿不是精液,但问题是,它可能混着少量精子。
这些精子虽然数量不多,但只要有一个 “漏网之鱼” 游进了阴道,遇上刚好排卵的卵子,就可能造成怀孕。
就像撒网捕鱼,哪怕网眼再小,也可能有小鱼钻进去。尤其是如果之前没多久有过射精,尿道里残留的精子可能混在预射液里,风险就更高了。
再说说外部接触的问题。就算没进入,只要性器官贴得近,摩擦时如果男生射精在阴道口附近,精子可是出了名的 “游泳健将”。阴道周围的湿润环境,刚好给精子提供了游动的 “通道”,它们能顺着黏液游进子宫、输卵管。
有研究发现,精子在适宜的环境里能存活 3-5 天,就算当时没排卵,只要之后几天卵子排出,照样可能受精。年轻女生排卵规律,卵子活力强,遇上这种情况,怀孕的可能性会更高。
还有人觉得 “蹭蹭” 时间短,应该没事。但怀孕这件事,和时间长短没关系,关键看精子有没有机会接触到卵子。哪怕只是短暂的摩擦,只要有精子进入阴道,就存在风险。就像播种,哪怕只撒了几粒种子,只要土壤合适,照样能发芽。
2、事后冲洗就能 “万事大吉”?
不少人在边缘性行为后,会赶紧用清水或洗液冲洗阴道,觉得这样能把精子冲出来,就安全了。但这其实是个很大的误区。
精子的游动速度比我们想象中快得多。从阴道口到子宫颈,最短距离只有几厘米,精子几分钟内就能游进去。等你想起去冲洗时,可能已经有少量精子跑到了子宫里,这时候冲洗根本没用。而且,过度冲洗反而可能破坏阴道的酸碱平衡,导致菌群失调,增加感染风险,得不偿失。
更别说,有些人为了 “保险”,会用肥皂水、酒精之类的东西冲洗,这更是错上加错。这些刺激性液体可能损伤阴道黏膜,不仅拦不住精子,还可能引发炎症。真正能降低风险的,从来不是事后补救,而是事前做好防护。
3、别迷信 “边缘安全”
除了 “蹭蹭不进去就安全”,还有些常见的避孕误区,也让不少人栽了跟头。
比如 “体外射精很靠谱”。很多人觉得,快射精时拔出来,就不会有精子进入。但问题是,男生在射精前,预射液里可能已经有精子了,而且关键时刻很难保证 “精准退出”,稍微慢一点就可能有漏网之鱼。有数据显示,体外射精的避孕失败率能达到 20% 左右,比戴避孕套(失败率约 2%)高太多了。
还有 “安全期避孕”。很多人按月经周期算 “安全日子”,觉得非排卵期就不用避孕。但女生的排卵受情绪、压力、环境影响很大,可能提前或推迟,甚至一个月排两次卵。靠 “算日子” 避孕,失败率能高达 25%,相当于每 4 个人里就有 1 个可能中招。
最该警惕的是 “侥幸心理”。总觉得 “就一次,应该没事”,但怀孕这件事,从来不是 “概率问题”,落到自己身上就是 100%。年轻情侣对身体了解不够,又容易被情绪冲昏头脑,往往等到月经推迟,拿着验孕棒看到两条杠时,才慌了神。
4、意外真的来了,该怎么办?
如果真的出现了月经推迟,或者怀疑自己可能怀孕,先别乱猜,也别乱吃药。第一步是用早孕试纸测一下,最好用晨尿,结果更准。如果测出两条杠,不管想不想要这个孩子,都该尽快去医院做检查。
医院会通过 B 超确认是否宫内怀孕,排除宫外孕的可能 —— 宫外孕是很危险的,不能大意。如果决定留下孩子,就可以开始规律产检,好好调理身体。如果暂时没准备好,也别轻信小广告去不正规的地方,一定要选正规医院。现在的人流技术虽然成熟,但毕竟是手术,正规医院能最大限度减少对身体的伤害,保护以后的生育能力。
但更重要的是,别等到意外发生才后悔。与其事后焦虑,不如提前做好避孕措施。戴避孕套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,不仅能避孕,还能预防性病;如果觉得避孕套影响体验,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短效避孕药(注意不是紧急避孕药,后者不能常吃)。总之,避孕这件事,需要两个人一起重视,毕竟责任是双方的。